前沿新材料是由于基础领域和制造领域重大突破而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备超越传统材料性能甚至反传统性能,并可能对制造业、国防、民生及新材料发明理念等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材料领域发展的同时,可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关键领域发展带来新机遇。
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 Film,PIF),也称PI薄膜,是一种新型的耐高温高分子聚合物薄膜,是由PAA溶液流涎成膜后,再经亚胺化制成。PI薄膜呈琥珀色,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介电性能、化学稳定性以及很高的耐辐照、耐腐蚀、耐高低温性能,是目前世界上性能
2020年,我国散热产业市场规模为1746亿元左右,我国散热行业在细分领域的带动下将保持在7-10%左右的增速,到2023年散热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为2199亿元左右。散热产业在多种散热材料中以散热片年复合成长率最高,2017年至2020年为15.7%,其次是间隙
氮化镓(GaN)是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属于第三代半导体。与前两半导体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更宽的禁带宽度、更高的击穿电场、更高的热导率、更大的电子饱和速度以及更高的抗辐射能力,满足现代电子技术对半导体材料提出的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以及抗辐射等新要
超导是指某些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一般为较低温度)电阻降为零的性质。超导技术是未来国家电力能源领域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智能电网、国防、医疗及大型科学装备等特种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超导技术将促进相关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
真空状态下,用加速的离子轰击固体表面,离子和固体表面原子交换动量,使固体表面的原子离开固体并沉积在基底表面形成所需要的薄膜,这一过程称为溅射。被轰击的固体是用溅射法沉积薄膜的原材料,通常称为靶材。我国靶材产业链涉及金属提纯、靶材制造、溅射镀膜等环节,参与主体主
2022年一季度,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同比增加29.8%;受益于新能源车、风电的需求,稀土永磁材料在中国稀土消费结构中占比达到39.21%。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以及“双碳”目标要求,相关产业对稀土永磁材料需求还有更大增长空间。从出口量上看,2022年
“十三五”期间,我国磁性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磁性材料产业总产值已由2015年的600亿元增至2020年愈800亿元。2020年,我国磁性材料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产品档次明显提高。2021年中国磁性材料生产规模达到112.9万吨,较上年同期水平有较大的增长
柔性电子产品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从柔性太阳能电池阵列还是到柔性OLED电子产品。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是电子领域技术持续发展的结果。轻巧、耐用、便携、成本低都是柔性电子产品获得市场欢迎的主要因素。与刚性基本电子产品相比,其优势非常突出。柔性电子曾被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生产技术的改良及下游需求增加的拉动,纳米材料的市场规模呈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我国纳米材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