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装备制造 >> 截至2023年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3.2万亿元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集团 作者:和仕咨询集团 阅读量:2 发布时间:2025-05-16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正重塑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在中国,随着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及政策推动,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迅猛,对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意义重大。本研究聚焦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分析现状、预测趋势并挖掘投资机会,为相关方决策提供参考。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如华为凭借5G和AI技术,为制造业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网络连接与智能决策支持;美的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海量设备,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效率提升30%。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产业集群。长三角产业规模占比达42%,集聚大量智能制造企业和科研机构,如上海在工业软件、江苏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优势显著;珠三角聚焦3C电子、智能家电制造,深圳汇聚众多创新型智能制造企业。
《关于推进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IPv6+”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应用推广,推动其与5G、人工智能等结合,打造高质量工业互联网,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关于推动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广,梳理遴选典型场景,建设示范工厂,培育优质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强化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
《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试验区和先导区建设,实施智能制造重大项目,布局工业互联网平台。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
《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引导轻工业开展评估诊断,梯次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管理,开展数字化“微改造”,建设数字化产线。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涵盖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制造模式等新兴方向,强调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关键领域标准化建设。
根据和仕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智能制造行业趋势预测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行业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智能制造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8841.6亿元,同比增长14.9%。截至2023年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3.2万亿元。增长得益于政策扶持、企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及技术进步。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动电池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扩张,2024年相关装备市场规模达350亿元,同比增长20%。在汽车制造领域,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使新车研发周期缩短20%;电子制造中,AI视觉检测设备可快速识别微小瑕疵,缺陷检测准确率达99%。未来三年将保持每年15%以上增速,预计2026年相关产业规模逼近4.5万亿元。工业机器人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500亿美元,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45%;高端数控机床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国产高端数控系统研发突破将带来投资机遇。工业软件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3390亿元,年增速20%-25%;工业大数据分析可挖掘数据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
美的空调
企业地位:家电行业巨头,在智能制造领域积极布局,通过收购库卡集团,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拥有强大实力。
投资并购:2016年收购德国库卡集团,获得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国际市场渠道。此后利用库卡的技术推动自身工厂智能化转型,同时将美的库卡机器人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工业富联
企业地位:全球知名的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上下游企业动态:作为电子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与众多上下游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上游供应商包括各类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商等;下游客户则涵盖了全球众多知名的电子品牌商。
汇川技术
企业地位:是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专注于工业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投资并购:在伺服系统、变频器等核心产品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满足智能制造需求的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纬钛机器人
企业地位:在机器人仿生感知系统研发制造领域具有创新性。
投资并购:2025年4月15日宣布连续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小米战投领投,资金将用于推进视触觉传感技术、手眼协同算法的研发及商业化落地。
和仕咨询集团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众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技术领先,如在智能传感器、工业视觉等领域,有望成长为行业隐形冠军。核心技术依赖进口,如高端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不足40%;技术迭代快,企业研发投入跟不上易被淘汰。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风险存在;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进度不及预期影响市场需求。政策调整可能影响行业发展,如补贴政策变化。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前景广阔,技术创新、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将推动行业持续增长。投资机会丰富,但也需警惕风险。投资者应把握趋势,聚焦关键领域和优质企业,合理配置资产,实现投资收益最大化,为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