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体系,锂电池的主流正极材料可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其中三元材料是以金属盐为原料,经过调配混料等多道工序制成三元材料前驱体,再与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盐混合,经过烧结、粉碎等工序制成的复合材料。与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相比,三元材料在比容量、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更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纯电动乘用车和3C数码产品领域。
2015-2020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产量由5.6万吨上升至21万吨,CAGR达到30.26%。2021年上半年三元材料产量达到17.1万吨,同比增长130%。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整体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三元出货量也将进一步增加。2020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达到23.6万吨。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0年我国三元正极材料市场规模为312亿元,同比增长9.5%,市场规模增速低于出货量增速主要系2020年三元正极材料销售均价继续下滑。
2021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186.0GWh,同比累计增长182.3%。其中三元电池累计销售79.6GWh,同比累计增长128.9%;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售106.0GWh,同比累计增长245.0%。2021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219.7GWh,同比累计增长163.4%。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93.9GWh,占总产量42.7%,同比累计增长93.6%;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125.4GWh,占总产量57.1%,同比累计增长262.9%。受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少数安全性事件影响,下游整车厂对磷酸铁锂电池需求有所上升。长期来看,乘用车终端市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动力和续航能力的要求将持续提高,随着三元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改善,本已具备高能量密度优势的三元锂离子电池仍为动力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
2021年12月发布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要求,能量型动力电池项目单体能量密度应≥18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应≥120Wh/kg。不过,目前主流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处于160Wh/kg附近,对于规范中对单体能量密度的要求,大部分磷酸铁锂电池尚无法满足。毋庸置疑,高能量密度和政策补贴的加持,是三元锂电池显而易见的优势。对比来看,磷酸铁锂电池在单体能量密度上可以突破的空间不大,而三元锂电池的潜力还未充分挖掘出来。实际上,也正是锂离子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的发展导向为三元锂电池带来了真正的“春天”。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三元正极材料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概念及产业链,接着分析了三元正极材料的矿产资源分布及三元前躯体的发展情况,并详细介绍了三元材料及三元锂电池的发展。随后,报告对三元正极材料行业做了相关技术研究以及三元正极材料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的投资状况,并对三元正极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了科学地预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