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绿色环保 >> 双碳战略引领,聚焦降碳减污主线

双碳战略引领,聚焦降碳减污主线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整理 作者:和仕咨询整理 阅读量:736 发布时间:2023-04-07

2022 年 10 月,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 色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积极稳妥推 进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期间,降碳减污将是环保行业重点发展领域。

垃圾焚烧产能建设向县城下沉,释放增量空间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包括填埋、焚烧、堆肥、热解、综合处理等方法。其中,填埋曾长期是我国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一般填埋垃圾的地面需 经过防渗透处理,填埋前地面需铺上多层防护;垃圾焚烧近年来逐渐成为我 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主流方式,垃圾运送至垃圾焚烧厂后,经人工挑选和滚筒 筛筛检后,将适合焚烧的垃圾通过高温炉燃烧,产生的热量可用于发电和取 暖;堆肥是针对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组分,在厌氧或好氧条件下对其进行微 生物分解,使其返回到土壤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加大垃圾焚烧设施建设。根据住建部发布的 《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焚烧产能 分别达到 71.95 和 17.17 万吨/日,2016-2021 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 23%和 50.2%。随着垃圾焚烧产能持续增长,我国生活垃圾焚烧率持续走高。其中,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率自2016年以来提升了35个百分点,2021 年已达72.5%;县城生活垃圾焚烧率自 2016 年以来提升了 31.3 个百分点,2021 年达 41.5%, 相比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率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生活垃圾焚烧产能已接近饱和,但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根据 2021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的《“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 设施发展规划》,到 2025 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 80 万 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 65%左右。截至 2021 年底,全国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焚烧产能合计共 89.12 万吨/日,已超过“十四五”规 划所设定的 80 万吨/日的目标。但全国县城生活垃圾焚烧产能 17.17 万吨/日, 仅占全国产能不到 20%,低于“十四五”规划所设定的 35%的比例目标。因 此,虽然我国生活垃圾焚烧产能整体已接近饱和,但县城仍存在一定缺口。

新增垃圾焚烧产能已开始向县城下沉。从新增产能来看,虽然城市垃圾 焚烧新增产能不改增长趋势,但 2021 年开始,县城垃圾焚烧新增产能出现爆 发式增长。根据住建部统计,目前全国仍有约 50%的城市(含地级市和县级市)尚未建成焚烧设施,大多数县城焚烧处理能力有较大缺口,预计“十四 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县城垃圾焚烧能力建设,补足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缺口,实现垃圾焚烧产能区域均衡布局。此外,“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水平仍处于快速提升阶段,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将快速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逐步纳入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仍有望实现较大增长。

生物柴油减排属性优势突出,行业长期高景气

生物柴油可通过植物油、动物油脂、废油脂、微生物油脂等原料进行制 备,目前生产原料主要是大豆、菜籽、棕榈等植物油脂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废 油脂,主流的生产技术包括酯交换工艺和催化加氢工艺。生物柴油主要用于 交通和工业领域燃料,可按一定比例掺入化石柴油中制成混合柴油。生物柴 油在国内已发展 20 多年,但从市场规模和商业化推广来看,国内依然处于起 步阶段。欧盟鼓励消费生物柴油,是最大的生物柴油消费市场和进口区域。

作为环保且可再生的能源,全球范围内对废油脂生物柴油的需求有望保 持长期增长。根据 OECD,2021 年全球生物柴油消费量已达 4911 万吨,且预计 2025 年将进一步增至 5609 万吨。一方面,近两年,俄乌战争导致欧洲能源危机,全球范围内各国对能源安全战略意识提高,提高能源供给端品种丰富度和产地多元化布局,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当前全球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球能源结构迎来转型,未来清洁能 源将持续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生物柴油可替代一定比例的交通领域的化石燃 料,具备良好的减排效果。而相比于其他粮食作物制造的生物柴油,废油脂 生物柴油具备更高的减碳效应。 

近年来,生物柴油因其减碳属性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各国陆续推出强 制添加政策,以推动生物柴油的应用。目前,欧盟各国强制添加的政策中要 求的掺混比例已达到 10%。近几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部分亚洲国家 也推出生物柴油强制添加政策。

由于我国执行粮食安全战略,我国生物柴油的原料主要采用废油脂。中 国人口多,废油脂产量大,但废油脂的来源分散,采购渠道复杂,包含个体 户/中间商、餐厨垃圾处理厂、海外进口三种渠道。根据欧盟《可再生能源指 令》(REDII) ,以废弃油脂、动物油为主的生物柴油减排属性远高于以植物油 为主的生物柴油。由于废油脂出色的减排特性,在同等性能、条件下更受欧 盟市场的青睐。近年来,我国 UCO 和生物柴油出口需求旺盛。由于欧盟强制添加政策, 叠加疫情影响,欧洲生物柴油生产商同样缺乏废油脂原料。

因此近年来,我 国 UCO 出口量持续快速增加的同时,出口价格也快速上涨,2022 年 7 月一 度涨达 1583 美元/吨,近几月价格有所回落,10 月价格为 1356 美元/吨。与 此同时,我国生物柴油出口也出现量价齐升,2021 年 1 月我国生物柴油出口 均价为 1052 美元/吨,2022 年 7 月涨至 1866 美元/吨,涨幅接近 80%,2022 年 10 月价格有所回落至 1597 美元/吨。

再生资源节能减排,助力实现双碳 再生资源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 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再生资源具有较好的节能减排效应,不仅能缓 解资源短缺问题,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还可减少过度开发资源对环境造 成破坏,减少碳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我国再生资源回收量持续稳健增长。我国十大再生资源包括废钢铁、废 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废轮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机动车、废旧 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根据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 报告》,截至 2021 年底,我国十大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 3.81 亿吨,同比增 长 2.4%,回收总价值量为 13695 亿元,同比增长 35.1%。其中,从回收量 来看,废钢铁占有过半比重,其次为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纸;从回收价 值来看,废钢铁占比接近 54.9%,其次为废有色金属占比 21%,废塑料占比 7.7%,废纸占比 10.9%。

虽然从整体回收量来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增速缓慢,但从细分品 种来看,仍有部分再生资源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我国废有色金属回收量近年 来持续增长,2021 年同比增长了 9.6%,达到 1348 万吨,近两年受益于单吨 回收价值走高,废有色金属整体回收价值实现了更快增长,2021 年同比增长 了 17%。我国废电池回收量虽整体体量不大,但近两年来受益于新能源行业 快速发展,回收量保持 30-40%的高速增长,2021 年回收价值更是实现了 61.6%的增速。

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将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国 家持续强调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对 CO2 减排 的综合贡献率超 25%。另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可有效保障我国原料供应。2017 年起我国逐渐禁止进口固废,2021 年起我国全面禁止以任何形式进口 固废,为保障产业原料供应,国家陆续出台再生原料国家标准,符合监管要 求的洁净再生原料可以产品形式进口到国内,但近几年我国再生原料进口仍 然持续下降。而我国钢铁、造纸、有色金属等生产和消费量较大,原料供应 仍存在一定压力。此外,双碳目标下,高污染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产能扩充 受限制,进一步加大我国原料供应压力。例如,2017 年发改委开展专项行动 遏制电解铝行业产能增长势头,设定产能天花板 4500 万吨,我国电解铝产量步入低速增长期,因此再生铝将成为我国电解铝重要补充来源。

预计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未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仍将持续稳定 快速发展。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 5 万亿元,主要 资源产出率比 2020 年提高约 2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 86%以上, 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 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 60%,废纸利用量 达到 6000 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 3.2 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 2000 万 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 400 万吨、1150 万吨、290 万吨。

Online consultation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10-672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