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能源电力 >> 共享储能由于优异的商业模式,市场潜力巨大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整理 作者:和仕咨询整理 阅读量:49 发布时间:2025-04-12
共享储能是独立储能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是将独立分散的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资源进行整合,并交由电网进行统一协调,推动源、网、荷各端储能能力全面释放,提高储能资源利用率。
共享储能模式突破了原有的“一对一”模式,将储能资源释放给整个电力系统,从服务一方到服务多方,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共享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储能服务对象的多元化,还可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完成投资回报上的共享。
共享式储能通过规模化投资、建设、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建设与运行成本,减少了自配储能的成本投入与管理投入。对比新能源自配储能的方式,共享储能在安全质量以及经济效益上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2021年7月,“共享储能”概念首次亮相。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鼓励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鼓励探索建设共享储能。
2024年8月,发改委等三部门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其中提到,建设一批共享储能电站。在用好常规调节措施的基础上,聚焦新型储能优化系统调节能力。针对部分地区短期内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节需求快速提升的实际,科学开展调节能力需求分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布局一批共享储能电站,同步完善调用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系统层面的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多元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加强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推动自备电厂主动参与调峰,优化煤电调度方式,合理确定调度顺序和调峰深度。研究推进大型水电站优化升级,有序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加强新型储能技术攻关和多场景应用。推进长时储热型发电、热电耦合、中高温热利用等光热应用。鼓励生物质发电项目提供调峰等辅助服务。
根据和仕咨询集团数据,2024-2028年共享储能新增规模有望达60.64GW,到2030年,新增共享储能市场占比达到新增新型储能规模的85%,累计共享储能装机规模将占到累计新型储能总规模的65%左右。
和仕咨询集团研究人员表示,共享储能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效率,更能在大规模新能源发展和供电需求之间建立更灵活的匹配机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不过,共享储能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需相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共享储能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共享储能系统的建设成本。
按功率规模计算,2023年共享储能项目新增并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12.41GW/24.46WH,占去年新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规模的比例已升至54.91%,较2022年的44%增长了10.91%。其中,华东和西南地区新增投运共享储能装机功率规模约占全国的46.46%。
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5%。其中,新型储能项目的年增长率达120%。综合而言,当前我国储能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电化学储能将成为关键的市场增长点。我国作为新兴储能市场将迎来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