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是先进的核反应堆,其功率容量高达每台300兆瓦(电),约为传统核动力反应堆发电容量的三分之一。许多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可以在工厂组装并运输到安装地点,SMR被设想用于工业应用或电网容量有限的偏远地区等市场。
截至2020年底,至少有72个SMR概念正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较2018年增加了40%(IAEA,2018年)。这72种小型堆技术,主要分布于12个国家,其中美国开发了16种小型堆堆型,俄罗斯也开发了16种、中国开发了8种,美、俄、中三国共计40种,占据了全球小型堆堆型研发的半壁江山,且美、俄两国开发的堆型数量遥遥领先。
2021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在重点任务中有: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合理确定核电站布局和开发时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加大核电标准化、自主化力度,加快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培育高端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持续提升核安全监管能力。2022年3月1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建成投运福清6号、红沿河6号、防城港3号和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等核电机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新的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有多个省份打算进行小堆建设。根据各省地理条件的不同,小堆用途也不尽相同。其中,福建等沿海省份主要采用小堆进行海水淡化处理,南海岛礁等主要采用小堆进行海水淡化和热电联产。吉林等高纬度省份主要采用小堆进行供热,江西和湖南等内陆省份由于缺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电力发展不平衡,由于小堆选址和经济性较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定义、建设原则及中国核能行业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国外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建设情况;然后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发展环境及建设进展,并对小型轻水堆、小型高温气冷堆、小型熔盐堆、小型液态金属冷却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报告介绍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综合利用情况——区域供热、热电联产、核能制氢、海水淡化,并分析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领域的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最后,报告对中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