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中医药在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保健等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医学界的作用日益加强。中医药产业是中医药在国民经济中的表现形式,是中医药理论、中医药学科、中医药技术、中医药人才服务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必要环节。与其他产业乃至其他健康产业相比,中医药产业由于其特有的理论体系、诊疗手段、文化特质因素,表现出独特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影响。
当前,中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22年7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77336个,比上年增加4981个。其中:中医类医院5715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71583个,中医类研究机构38个。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0.5万张,其中:中医类医院119.7万张(占79.5%)。2021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12.0亿,比上年增加1.4亿人次(增长13.7%)。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其中,我国中药制造市场从2016年637亿元增至2020年7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2021年我国中药制药市场规模达到753亿元,呈上升趋势。
中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持续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中医技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明确提出要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并做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2017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施行,中医药迈入了依法发展的新时代。此前,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1月2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旨在全面提升中医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质量与水平,展望2035年,中医药融入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主流医学体系,在国际传统医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2022年3月1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其中提到,鼓励中药生产企业优先使用符合本规范要求的中药材。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夯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础。2022年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提到,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2022年9月21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活动目标为: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健康促进全过程、重大疾病防治全过程、疾病诊疗全过程;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从中央到地方,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和立法不断推进,实施中医药重大工程、加大中医药方面投资等方面举措成为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多地中医药发展迎来“加强版”规划,中医药企业创新研发也不断深入,中医药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新阶段。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医药进入抗疫第一线,逐渐承担了深度介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全过程的重任,成为抗击疫情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获得患者、社会和媒体的一致好评,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中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八章。首先介绍了中医药产业的相关概念、优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信息化发展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并具体解析了中药产业、中医医院、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药养老服务、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的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对中医药区域市场、科研状况、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产业园区发展状况以及重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解析了中医药产业的投资状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