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务案例 >> 可行性研究 >> 湖北省年回收处理50万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北省年回收处理50万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50亩,总建设面积29570.00平方米;规划建设内容包括:生产车间、办公楼、职工宿舍楼、仓储车间、废弃物堆放基地等。

项目的总投资为800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6756.86万元(土建工程为2947.48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1561.40万元,土地费用840.04万元,其他费用为217.3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243.14万元。

二、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建筑垃圾的处理,从20世纪的沟谷丘壑填埋,到21世纪前十年的低效资源化尝试,再到近十年的“生产自动化、产品精细化”的初步实现,其资源化处理水平在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国内建筑垃圾产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产生量约为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与生活垃圾产量不在同一数量级,已成为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最集中的固体废弃物。

建筑垃圾一般分为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工程渣土、工程垃圾、工程泥浆5类。其中,工程渣土和工程泥浆多源于施工现场,目前优先采用直接循环利用和填埋为主的处理方式。“十三五”末期我国建筑垃圾总产量已超过30亿t(目前公布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和仕咨询集团认为在于统计口径的区别——关键在于工程渣土类的计算),其中拆除垃圾约占45%,施工产生的工程垃圾约占30%,建筑装潢所产生的装修垃圾约占25&。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十三五”期间拆除垃圾是我国建筑垃圾的主要来源。

作为我国城市单一品种排放数量最大的固体废物,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程度并不高,利用率极其有限。截至“十三五”末,我国在产在建的年处置能力在100万t以上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线仅有70余条,且多为中小规模处置企业,总体资源化利用率仅在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资源化利用率。未经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而简易堆放的建筑垃圾中,可检测到As、Cr、Hg、Zn等重金属,在降水作用影响下极易造成污染组分浸出、迁移,污染生态环境。

2020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各地区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机制需在2020年年底前初步建立;到2025年年底,各地区建筑垃圾减量化工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实现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不高于300t,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每万㎡不高于200t。

......

三、项目投资预算

本项目的总投资为8000.00万元

四、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680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858.00万元,年净利润1393.47万元,年均上缴税金及附加66.79万元、年均增值税为667.93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为23.22%,投资利税率29.30%,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7.54%,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7.24年。

此报告为公开部分,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和仕咨询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