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物识别技术的基本概述
1.1 生物识别技术概念阐释
1.1.1 生物识别技术
1.1.2 生物识别系统
1.2 生物识别技术相关介绍
1.2.1 生物识别技术的特性
1.2.2 生物识别技术应用领域
1.3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种类
1.3.1 指纹识别技术
1.3.2 语音识别技术
1.3.3 人脸识别技术
1.3.4 静脉识别技术
1.3.5 虹膜识别技术
第二章 2020-2022年国际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分析
2.1 国外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发展综况
2.1.1 行业发展历程
2.1.2 各国发展布局
2.1.3 市场规模分析
2.1.4 市场结构分析
2.1.5 技术发展趋势
2.2 美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概况
2.2.1 美国生物识别发展背景
2.2.2 美国生物识别发展战略
2.2.3 美国生物特征数据库
2.2.4 生物识别影响情报体系
2.2.5 生物识别的航空应用
2.2.6 生物识别的推广障碍
2.3 各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动态
2.3.1 日本
2.3.2 韩国
2.3.3 菲律宾
2.3.4 新加坡
2.3.5 印度
第三章 2020-2022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环境
3.1 政策环境
3.1.1 行业重点政策回顾
3.1.2 央行支持技术应用
3.1.3 行业标准建设回顾
3.1.4 细分行业标准动态
3.1.5 构建身份认证体系
3.1.6 生物技术发展战略
3.2 经济环境
3.2.1 全球经济运行
3.2.2 国内宏观经济
3.2.3 对外经济分析
3.2.4 国内工业运行
3.2.5 国内投资状况
3.2.6 宏观经济展望
3.3 需求环境
3.3.1 安全需求提升
3.3.2 个人需求层次
3.3.3 公共需要层次
3.4 产业环境
3.4.1 移动互联产业提速
3.4.2 人工智能产业运行
3.4.3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第四章 2020-2022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分析
4.1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综况
4.1.1 技术研发历程
4.1.2 应用历程概况
4.1.3 传统应用领域
4.1.4 创新应用领域
4.1.5 技术建设成果
4.2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发展综况
4.2.1 行业发展提速
4.2.2 市场发展规模
4.2.3 市场结构分析
4.2.4 区域发展格局
4.2.5 互联网+模式
4.3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市场竞争分析
4.3.1 主体规模状况
4.3.2 企业研发投入
4.3.3 重点企业分析
4.3.4 竞争主体分类
4.3.5 竞争主体对比
4.3.6 新型企业入局
4.4 中国生物识别主要产品发展分析
4.4.1 考勤设备和系统
4.4.2 物理门禁产品
4.4.3 电子锁具产品
4.4.4 身份认证识别
4.5 生物识别技术专利申请状况
4.5.1 申请数量年份分布
4.5.2 申请企业数量分布
4.5.3 专利申请领域分布
4.6 生物识别技术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情况
4.6.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4.6.2 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
4.6.3 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
4.6.4 生物识别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室
4.7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4.7.1 主要制约因素
4.7.2 技术发展困境
4.7.3 安全性被质疑
4.7.4 行业发展建议
4.7.5 技术创新建议
4.7.6 生物数据库建设
第五章 2020-2022年中国指纹识别行业分析
5.1 指纹识别技术分析
5.1.1 基本内涵
5.1.2 技术分类
5.1.3 采集技术
5.1.4 技术优势
5.1.5 技术趋势
5.2 指纹识别市场发展分析
5.2.1 市场规模分析
5.2.2 市场主体排行
5.2.3 竞争主体分析
5.2.4 行业发展瓶颈
5.2.5 市场前景预测
5.3 指纹识别技术应用分析
5.3.1 技术应用领域分布
5.3.2 电子产品应用渗透率
5.3.3 屏下指纹识别产业链
5.3.4 手机厂商应用布局加快
5.3.5 屏幕指纹模组出货量
5.3.6 指纹识别民用化应用趋势
5.4 指纹识别企业发展案例——汇顶科技
5.4.1 企业发展概况
5.4.2 业务发展背景
5.4.3 指纹市场布局
5.4.4 财务运营状况
5.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5.4.6 公司发展战略
5.4.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六章 2020-2022年中国语音识别行业分析
6.1 语音识别技术分析
6.1.1 技术内涵及分类
6.1.2 技术发展历程
6.1.3 技术发展突破
6.1.4 语音识别系统
6.1.5 相关产品分析
6.1.6 标准建设加快
6.2 语音识别市场发展分析
6.2.1 市场发展综况
6.2.2 市场规模分析
6.2.3 企业排名状况
6.2.4 市场竞争格局
6.2.5 市场前景展望
6.3 语音识别技术应用领域
6.3.1 智能语音助手
6.3.2 智能家居领域
6.3.3 可穿戴领域
6.3.4 医疗领域应用
6.4 智能音箱市场分析
6.4.1 智能音箱的基本功能
6.4.2 智能音箱的工作原理
6.4.3 主要智能音箱品牌
6.4.4 国内市场发展状况
6.4.5 智能音箱发展展望
6.5 语音识别企业发展案例——科大讯飞
6.5.1 企业发展概况
6.5.2 技术发展水平
6.5.3 业务发展布局
6.5.4 财务状况分析
6.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6.5.6 公司发展战略
6.5.7 未来前景展望
第七章 2020-2022年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分析
7.1 人脸识别技术分类
7.1.1 技术原理分析
7.1.2 技术发展特点
7.1.3 关键技术分析
7.1.4 相关产品分类
7.2 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动力
7.2.1 技术精度提高
7.2.2 人才储备优势
7.2.3 专利申请状况
7.2.4 政策环境利好
7.2.5 资金支持状况
7.3 人脸识别市场发展分析
7.3.1 产业链分析
7.3.2 产业发展进程
7.3.3 市场发展规模
7.3.4 市场竞争格局
7.3.5 技术公司排名
7.3.6 盈利模式分析
7.4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分析
7.4.1 应用阶段分析
7.4.2 应用模式分析
7.4.3 重点应用领域
7.4.4 主要识别产品
7.4.5 安防领域应用
7.4.6 金融行业应用
7.4.7 技术应用趋势
7.5 人脸识别企业发展案例——川大智胜
7.5.1 企业发展概况
7.5.2 主要业务领域
7.5.3 人脸识别业务
7.5.4 财务运营状况
7.5.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5.6 公司发展战略
7.5.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八章 2020-2022年中国静脉识别行业分析
8.1 指静脉识别技术分析
8.1.1 技术内涵分析
8.1.2 技术原理分析
8.1.3 典型技术分类
8.1.4 技术发展特点
8.1.5 技术发展体系
8.1.6 技术研发状况
8.2 指静脉识别市场发展分析
8.2.1 政策发展环境
8.2.2 技术融合加快
8.2.3 市场主体分析
8.2.4 行业发展问题
8.2.5 行业发展对策
8.2.6 发展前景展望
8.2.7 行业发展趋势
8.3 指静脉识别技术应用分析
8.3.1 重点场景渗透
8.3.2 支付领域应用
8.3.3 智能门锁应用
8.3.4 应用趋势分析
8.4 指静脉识别企业发展案例——燕南科技
8.4.1 企业发展概况
8.4.2 指静脉生物识别产品
8.4.3 指静脉识别平台发布
8.4.4 指静脉技术的汽车应用
第九章 2020-2022年生物识别其他细分技术分析
9.1 声纹识别技术
9.1.1 技术基本内涵
9.1.2 技术逻辑分析
9.1.3 行业发展进程
9.1.4 市场需求状况
9.1.5 技术专利状况
9.1.6 市场竞争格局
9.1.7 技术标准化建设
9.1.8 技术发展挑战
9.1.9 技术发展趋势
9.2 虹膜识别技术
9.2.1 技术内涵分析
9.2.2 技术原理分析
9.2.3 技术的优缺点
9.2.4 市场发展状况
9.2.5 企业排名状况
9.2.6 未来发展态势
9.3 步态识别技术
9.3.1 技术基本介绍
9.3.2 技术原理分析
9.3.3 技术特点及优势
9.3.4 技术研究状况
9.3.5 重点应用领域
9.3.6 重点企业分析
9.3.7 企业研发进展
9.3.8 技术应用前景
9.4 新型识别技术
9.4.1 掌纹识别
9.4.2 唇纹识别
9.4.3 耳廓形状识别
9.4.4 眼动模式识别
9.4.5 体味识别
9.4.6 笔迹识别
9.4.7 打字习惯识别
第十章 2020-2022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投融资分析
10.1 和仕咨询对生物识别行业投资动力评估
10.1.1 经济因素
10.1.2 技术因素
10.1.3 政策因素
10.2 和仕咨询对生物识别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10.2.1 投资价值综合评估
10.2.2 市场机会矩阵分析
10.2.3 进入市场时机判断
10.2.4 产业投资策略分析
10.3 生物识别技术行业投融资规模状况
10.3.1 投融资规模分析
10.3.2 BAT企业投资加快
10.3.3 领先企业融资情况
10.4 独角兽投资企业分析——旷世科技
10.4.1 企业基本概述
10.4.2 公司资本状况
10.4.3 业务发展布局
10.4.4 主要业务方案
10.4.5 人员规模数据
10.4.6 企业竞争优势
10.4.7 企业营收状况
第十一章 2020-2022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进入壁垒及投资风险分析
11.1 进入壁垒
11.1.1 竞争壁垒
11.1.2 技术壁垒
11.1.3 资金壁垒
11.1.4 政策壁垒
11.2 经济风险
11.2.1 全球经济风险
11.2.2 国际汇率风险
11.2.3 中国经济风险
11.3 投资风险
11.3.1 投资环境待优化
11.3.2 人才短缺风险
11.3.3 技术创新风险
11.3.4 知识产权风险
11.3.5 市场竞争风险
11.4 技术安全风险
11.4.1 生物信息特征
11.4.2 隐私安全问题
11.4.3 隐私保护对策
11.5 部分技术应用风险
11.5.1 指纹识别
11.5.2 眼球识别
11.5.3 刷脸刷声
11.5.4 静脉识别
第十二章 2023-2027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2.1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前景展望
12.1.1 发展前景广阔
12.1.2 B2B市场前景
12.1.3 产业集中度提高
12.1.4 行业均衡化发展
12.1.5 逐步向设备延伸
12.2 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趋势
12.2.1 整体应用趋势
12.2.2 商业化应用趋势
12.2.3 金融领域应用趋势
12.2.4 公共安全应用趋势
12.2.5 市场应用需求预测
12.3 中国生物识别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12.3.1 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12.3.2 非接触式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12.3.3 网络化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
12.4 和仕咨询对2023-2027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预测分析
12.4.1 2023-2027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2.4.2 2023-2027年中国生物识别产业规模预测
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国均在加大对暴恐等公共安全监管的投入力度,以美国、欧盟等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地区政府相继实施生物识别技术相关大型系统工程,推动生物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加速普及。另一方面,便携式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的兴起也令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要求日渐提高。中国生物特征识别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近几年中国将在信息技术、信息安全、金融交易、社会安全等领域推动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化工作,产业潜力很大。
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生物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8亿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20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9%。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电信、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等领域正在加速推广。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市场的加速发展,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将逐步扩大,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全球生物识别市场的规模预计将以19.1%的年复合增长率从2020年的240亿美元上升至2024年的483亿美元。
国内市场方面,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虽然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政府支持、智能终端设备以及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下,中国生物识别行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增长。我国生物识别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0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24亿元,未来,伴随技术的革新以及应用场景的持续增多,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2024年中国生物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00亿元。
政策标准方面,2020年,《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正式发布,并于2020年10月1日实施。《规范》继续沿用了2017版的七大原则,分别是:权责一致原则、目的明确原则、选择同意原则、最少够用原则、公开透明原则、确保安全原则、主体参与原则。对于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规范》明确了在收集、存储和披露等环节的规定。2022年11月,国家标准GB/T 41772-2022《信息技术生物特征识别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发布。该标准适用于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对促进人脸识别技术在各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及行业应用标准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扩张,生物识别产业正蓬勃发展。未来国内生物识别技术在大型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将对国内生物识别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智能终端设备与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在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与社交娱乐等方面,作为前沿技术的生物识别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3-2027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二章。首先阐释了生物识别技术的概念、主要种类等,接着分析了国外生物识别行业的概况、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宏观环境;然后对生物识别产业的运行状况、细分市场及相关潜力企业等进行了详实全面的分析;随后对生物识别技术产业的投资动力、投资价值和投资风险进行了分析和预判;最后,报告对生物识别技术市场前景和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