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因所用高分子化合物来源不同,可分为以天然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和以合成高分子物质为原料的合成纤维。简称化纤。
随着全球化纤生产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中国化纤产量占据全球总量的60%以上。近年来,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全面完成了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推动和支撑了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化纤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升。
在后疫情时代,“创新、安全、环保”将会成为我国化纤行业的关注重点。行业和企业要继续加强自主创新,融合新材料、新技术,把握住内需消费升级的趋势,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科技附加值,发掘新需求;要提高智能制造水平,通过实施智能制造,整合产业链数据资源,实现“万物互联”。同时,产业安全也不容忽视。当前,我国化学纤维的原料高度依赖石油资源,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原料高度依赖进口,这些都存在一定的产业安全隐患。在环保领域,我国已提出了“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会进一步推动并加快化纤行业的绿色转型与升级步伐。
在产量方面,2021年,化纤产量6524万吨,同比增长8.29%。其中,除粘胶长丝、腈纶产量分别同比减少2.42%、11.87%外,其他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实现正增长,尤其是涤纶长丝同比增长10.77%、氨纶同比增长10.08%。2022年1-7月,化纤产量3917万吨,同比下降0.4%。在营收方面,2021年,化纤行业营业收入首次跨入万亿元级别,为10262.83亿元,同比增加27.83%;实现利润总额628.9亿元,同比大增149.19%;2022年1-7月,规模以上化纤企业营业收入6255亿元,同比增长9.2%;利润总额156亿元,同比下降60.2%。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和人均纤维消费量的增加,全球化纤产量仍获得进一步增长。无论是全球化纤需求量、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所激发的内需潜力,还是应用领域的拓展,都将为化纤需求的扩大创造条件。预计全球纤维加工量仍然会进一步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2.8%-3.0%,且增量绝大部分来自化纤;中国的增长速度将继续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4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稳定,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化纤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绍了化学纤维的定义、性能、分类等相关知识,然后对纺织行业的发展进行了综述,紧接着分析了国际国内化纤行业的发展状况。随后,报告分别介绍了涤纶纤维、锦纶纤维、腈纶纤维、粘胶纤维、维纶纤维以及其它化学纤维的发展,并对中国化纤重要产地浙江和江苏的化纤产业发展情况作了解析。接着分析了化纤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最后对化纤行业的投资潜力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