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塑料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的塑料。
全球限塑大势已来,各国纷纷采取限塑措施应对塑料污染。限塑行动在全球已有20余年的历史,自1999年韩国开始实行对购物袋收费后,各个国家分别采取征税、罚款、明令禁止等形式对塑料使用情况进行限制。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生物降解塑料需求进一步攀升。近年来,全球生物降解塑料的市场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25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35亿美元左右。从国内看,产量方面,2017-2020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总产量由17.19万吨增至24.1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9.7%。产品销售方面,2017-2020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产品销售收益总额由36.58亿元增至60.6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7%。
2020年11月27日,商务部发布《商务领域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报告办法(试行)》的公告,对商务领域(零售、餐饮、住宿、会展、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禁塑、限塑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5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655号文),可降解塑料和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属于《管理办法》中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项目,可获得中央资金支持。2021年9月,为推动落实 “双碳”目标,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其中塑料污染治理是重要内容之一;为治理塑料污染,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鼓励发展高端可降解材料。在技术创新、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生物降解塑料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应用。2021年9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并且要求充分考虑竹木制品、纸制品、可降解塑料制品等各类替代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资源环境影响,完善相关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加大可降解塑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应用成本。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十三章。首先介绍了生物降解塑料相关定义与其性能特点,然后,报告对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展开了分析,接着,对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发展环境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随后,对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细分行业、下游应用领域、重点地区及重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对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发展前景趋势进行了科学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