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现代农业 >> 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自1989年起连续30多年居世界第一

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自1989年起连续30多年居世界第一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集团 作者:和仕咨询集团 阅读量:3 发布时间:2025-05-21


海洋渔业是指在海洋中从事捕捞、采集和养殖水生动植物,进而获得水产品的生产活动。依据离海岸距离,可分为近海、外海、远洋渔业;按生产特性,则分为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广义上,海洋渔业还涵盖其上下游产业,如渔船、渔具制造,以及海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为人类提供大量优质动物蛋白,在海洋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品种丰富,涵盖鱼类、虾类、蟹类、贝类、藻类等。在养殖模式上,正朝着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深远海大型养殖装备应用逐渐增多。海洋捕捞方面,受资源保护政策影响,近海捕捞产量得到控制,远洋渔业发展较快,我国渔船规模、装备水平、捕捞加工能力、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不过,渔业资源受气候变化、水域污染、工程建设、过度捕捞等影响,依然呈衰退趋势。

根据和仕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海洋渔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自1989年起连续30多年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产量40%以上。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水产品总产量4945.95万吨,同比增长4.49%。其中海洋捕捞产量641.17万吨,同比增长1.62%;海水养殖产量1815.11万吨,同比增长5.67%。近年来,中国海洋渔业生产总体稳定,海水养殖产量稳步增长,远洋渔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海洋渔业发展政策,如《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渔业资源养护、远洋渔业发展、渔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补贴和扶持,为投资者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和仕咨询集团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渔业装备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如应用水下机器人、智能化渔具等先进捕捞技术,以及海洋集约化绿色养殖技术、养殖智能管控技术等,提高渔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基因选育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也将不断深化。

Online consultation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10-672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