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现代农业 >> 玉米胚芽粕深加工行业研究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集团 作者:和仕咨询集团 阅读量:174 发布时间:2025-06-16
玉米胚芽粕是以玉米胚芽为原料,经压榨或浸提取油后的副产品。玉米胚芽粕的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常用于家禽、畜牛、猪等动物的饲料中,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人畜争粮矛盾日益凸显,造成饲料资源供不应求。玉米作为最重要的大宗原料之一,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近年气候变暖、地缘冲突、新冠疫情蔓延等因素导致我国玉米减产,大量依赖进口,因此应在畜牧业中高效利用玉米副产物等非常规饲料原料。玉米副产物如喷浆玉米皮、玉米胚芽粕、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将其合理应用在畜禽饲料中不仅可以减少玉米原料浪费,丰富原料资源,而且能够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1、玉米胚芽粕供应方面
2024年第三季度迎来深加工企业传统检修期,玉米胚芽供应或将阶段性紧张,或将短时内限制油厂开机情况;而四季度伴随新季玉米上量,原料市场供应宽松,或将导致玉米胚芽价格进入下跌模式,多数企业将维持正常生产状态;同时下半年预计有3家企业新增产能投放市场,叠加部分其他油种生产企业改善油脂生产线,恢复玉米毛油压榨生产,玉米胚芽粕市场供应量将有所增加。部分深加工企业扩充产业链,也将建设玉米油粕生产线,但供给紧张的原料胚芽将限制油厂开机情况,叠加油脂需求持续弱化,油厂利润难言可观,开机积极性多方受限,玉米胚芽粕供给量不会有明显提升。
2、玉米胚芽粕需求方面
玉米胚芽粕下游消费主要是饲料养殖,从各个养殖端情况来看:
(1)生猪方面
2024年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996万头,环比增加0.25%,同比下降6.2%,较2022年12月末的阶段性高点减少394万头;伴随生猪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5月中下旬开始猪价的持续攀升,生猪养殖由亏转盈,随着盈利时间拉长,养殖端增养补栏积极性较高,预计三四季度或将利好对饲料原料的采购需求。
(2)反刍方面
秋季牧草丰富且草籽逐渐成熟,对饲料需求量相应减少;而深冬季节牧草缺乏,需适当给予补饲,但因我国牛肉进口量呈现增长的趋势,冲击我国肉牛养殖业,养殖利润持续缩水,对反刍料需求或将有所减量。
(3)肉鸡方面
2024年祖代种鸡存栏及父母代种鸡存栏处于相对高位水平,但养殖端处于亏损状态,对原料成本控制较为谨慎,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较低,但整体需求基数能够在一定程度支撑其对饲料产品的消耗。
(4)肉鸭方面
肉鸭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蛋鸭养殖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而喷浆粕生产亦集中于山东地区,产销地区较为集中;随着夏季伏天来临,冷藏投放难度加大,同时养殖难度和风险加大,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降低,孵化场按计划排苗,对饲料需求多维持刚需,而伴随学校开学及双节后消费或将利好支撑需求的回温。
(5)水产方面
受极端天气与市场行情低迷影响,压缩了养殖端的利润空间;而按照季节性规律来看,第三季度鱼虾生长旺盛,供应能力提升,8-9月达到峰值水平,而后需求量逐步下滑。
3、玉米胚芽粕饲料市场预测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玉米胚芽粕产业的发展在国内外都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国内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政策的推动,玉米胚芽粕的需求量持续攀升。根据和仕咨询集团最新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全球玉米胚芽粕的需求量将达到6000万吨。
4、技术分析
(1)作为饲料原料
玉米胚芽粕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且适口性好,可用于替代部分豆粕和玉米等饲料原料。在蛋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玉米胚芽粕,可以提高产蛋率和饲料利用率。
(2)作为发酵饲料原料
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利用玉米加工副产物进行发酵饲料研究,不仅能提高副产物的经济价值,还能防止环境污染,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发酵后的玉米加工副产物含有更多的有机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能提高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促进动物生长发育。
农业农村部《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以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高转化率为目标,聚焦“提质提效、开源增料”,统筹利用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蛋白饲料资源,推行提效、开源、调结构等综合措施,加强饲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引导饲料养殖行业减少豆粕用量,促进饲料粮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