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轻工业 >> 和仕咨询预测我国男装市场规模在2027年突破10000亿元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集团 作者:和仕咨询集团 阅读量:4 发布时间:2025-05-18
男装,是男性穿着服饰的统称,用于保护身体、调节体温,并起到装饰、彰显身份与风格的作用。按着装场合可分为商务装和非商务装。商务装包含商务正装,如常见的西装套装,用于正式商务会议、重要社交活动等场合,展现专业、稳重形象;商务休闲装则介于商务与休闲之间,像休闲西装搭配简约衬衫、休闲裤,既不失正式感又更显自在,适合日常商务洽谈等场景。非商务装涵盖时尚休闲装,如潮流T恤、个性牛仔裤等,满足男性在休闲时光追求时尚舒适的需求;运动户外装包括运动套装、冲锋衣等,为运动健身、户外运动提供功能性保障。从产品类型来看,有上衣类的衬衫、T恤、夹克、毛衣、羽绒服;下装有裤子、短裤;配饰包含领带、皮带、帽子、袜子等。例如,领带是商务正装的重要配饰,不同颜色、图案能展现佩戴者个性与品味;皮带不仅起到固定裤子作用,款式设计也能为整体穿搭加分。
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助力男装行业发展。在产业规划层面,“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目标,计划2025年前建成30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一政策推动男装企业加大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如一些企业引入智能量体技术、3D虚拟试衣系统,提升生产效率与消费者体验。工信部重点支持的10家男装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平均生产效率提升26%,库存周转天数缩短至18天。在环保政策方面,政府倡导绿色发展,鼓励男装企业采用环保面料和生产工艺。采用再生聚酯纤维等环保面料的男装产品,不仅符合环保趋势,还具备35%的溢价能力。一些企业建立碳足迹追溯系统,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的监测与控制。在市场规范方面,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男装产品质量提出严格要求,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市场秩序。
根据和仕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男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男装市场规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2022年中国男装市场规模达到7656.8亿元,尽管2020年受外部环境影响,市场规模下降至6920.8亿元,但2021年迅速回升至7919.7亿元。预计2023-2027年,男装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有望达到5.5%,并在2027年突破10000亿元大关。从消费群体角度分析,15-35岁的中青年男性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占比从2014年的29.3%增长至2023年的46.4%。这一群体受社交媒体、时尚潮流影响大,对男装的时尚感、个性化、品质要求更高。超四成消费者会因特定风格系列、季节性穿搭风格而购买男装。在销售渠道方面,线上渠道发展迅猛。直播电商和社交电商在男装销售中的占比从2022年的18%快速提升至2025年的35%,推动行业线上渗透率突破42%。线上销售凭借便捷性、丰富的产品选择以及高效的信息传播,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海澜之家作为男装行业头部企业,营收规模超百亿元。近年来,积极推进品牌年轻化战略。在产品设计上,加大与国际设计师合作,融入更多时尚、潮流元素,推出联名款、限量版产品。与热门动漫IP合作推出系列男装,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在渠道布局上,持续优化线下门店体验,打造智慧门店,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商品精准推荐、库存智能管理。同时,大力发展线上业务,通过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渠道拓展销售。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加强与供应商深度合作,打造柔性供应链,缩短产品上新周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雅戈尔专注于中高端男装市场。在产品创新上,不断提升面料品质,研发功能性面料,如免熨烫、抗皱、抗菌等功能的面料应用于衬衫、西装等产品。积极拓展业务领域,通过金融业务反哺服装研发,服装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4.7%。在品牌建设方面,通过赞助高端商务活动、公益事业提升品牌形象。在渠道方面,巩固线下门店优势,优化门店布局,同时加快线上渠道建设,实现全渠道融合发展。
和仕咨询集团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长,男装定制化趋势愈发明显。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使定制化产品成本下降40%,高端定制业务年增长率达25%,显著高于成衣市场12%的平均增速。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身材、喜好、穿着场合定制专属男装。智能量体技术不断成熟,能快速、精准获取消费者身体数据,实现远程定制。未来,定制化将从高端市场向大众市场渗透,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