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信息技术 >> 核聚变技术正处于从实验研究向商业化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

核聚变技术正处于从实验研究向商业化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

文章来源:www.hers-group.com 作者:和仕咨询集团 阅读量:50 发布时间:2025-03-25


核聚变,是指两个轻原子核,比如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极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够克服彼此之间的电荷排斥力,合并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会遵循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E=mc²,发生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化为能量释放出来。太阳就是一个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它内部时刻进行着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的反应,释放出光和热,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能量。

我国高度重视核聚变技术的发展,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核聚变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出新一代核能技术及其多元化应用是全球核能科技创新主要方向。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将可控核聚变技术归为“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范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方向。这些政策为核聚变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政策保障。

根据和仕咨询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核聚变行业趋势预测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核聚变技术正处于从实验研究向商业化应用过渡的关键阶段。在实验研究方面,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中国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于2023年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2024年更是实现等离子体电流1.6兆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离子体电流、聚变“三乘积”等核心参数再上新台阶;东方超环(EAST)在2023年创造了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的新世界纪录,2025年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下1066秒的“高质量燃烧”,刷新聚变反应持续时间纪录。美国多次复现正增益惯性约束聚变点火,并将建造全球首座电网规模商业聚变能发电厂。这些成果表明核聚变技术在实验层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中国核聚变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产业格局。产业生态逐渐完善,涵盖了核聚变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检测认证等多个环节。在技术研发环节,拥有一批顶尖的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在设备制造环节,一些企业开始涉足核聚变设备的生产,如超导磁体、真空容器、偏滤器等。东方电气为中国新一代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制造主机磁体线圈中心柱。在工程设计和检测认证方面,也有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

和仕咨询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核聚变市场需求前景广阔。预计未来,随着核聚变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

Online consultation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10-672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