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化工新材料 >> 2024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已突破450亿元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整理 作者:和仕咨询集团 阅读量:5 发布时间:2025-10-17
电子特气是工业特种气体中的高端产品,是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光伏、LED照明等行业必需的支撑性材料。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24)》,电子气体分为电子特种气体和电子大宗气体。电子特气广泛应用于光刻、刻蚀、成膜、清洗、掺杂、沉积等工艺环节。在晶圆制造过程中,电子特气占材料成本的14%左右,是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材料,几乎渗透到集成电路生产的每个环节。
国家将电子特气列为“卡脖子”技术,给予资金、税收等扶持。例如,国家“十四五”规划将电子特种气体列为重点突破领域。全国人大代表郭建增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电子特气产业扶持力度,保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安全,包括加强产业规划、统筹产能布局、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拓宽技术来源等。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相关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如《电子级乙硅烷》行业标准获批立项,有助于规范产品质量,支撑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发展。
根据和仕咨询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电子特气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根据和仕咨询集团数据,2024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已突破4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3%,预计2030年将突破900亿元。从应用领域需求占比来看,全球电子特种气体应用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71%,应用于显示面板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18%;在中国,电子特种气体应用于集成电路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42%,应用于显示面板行业的需求占市场总需求的37%。
龙头企业动态
-华特气体:作为特种气体行业龙头之一,华特气体已切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头部厂商供应链。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5亿元,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加7.99%。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元。公司正加速高端气体研发,如极紫外光刻气,同时布局半导体前驱体材料、电子级二氧化碳等新品,并计划通过并购或合作拓展东南亚、欧洲市场。
-中船特气:作为中船集团旗下的电子特气企业,2024年中船特气实现营业收入19.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9.33%,其中电子特种气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07%。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17.08%。2024年公司攻克了电子特气吸附精馏技术等6项技术,新研发了包括高纯三甲基硅烷等在内的27种产品,并新设立韩国、日本办事处,完善服务中心建设。
和仕咨询行业分析人士表示:
-技术趋势:电子特气将向超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芯片制程微缩推动电子特气纯度向“10N级”迈进,生产与供应从“人工控制”向“AI赋能”转型,同时绿色制造成为行业共识,企业通过节能技术、废气回收等手段降低能耗与碳排放。
-需求驱动:一方面,集成电路行业向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发展,对电子特气的需求不断增加,预计到2030年,7纳米及以下制程对电子特气的需求占比将从2024年的35%提升至60%。另一方面,新兴应用领域如第三代半导体、光伏、氢能等对电子特气的需求增速显著,2024年新兴应用领域对电子特气的需求增速达25%,预计2030年将突破200亿元。
-国产替代趋势:随着国内半导体厂商产能释放,叠加政策支持,国产电子特气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15%提升至2024年的28%,预计2030年将突破50%,国产替代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