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化工新材料 >> 中国在全球硅烷偶联剂中占主导地位,产能和产量不断上升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整理 作者:和仕咨询整理 阅读量:36 发布时间:2025-04-16
硅烷偶联剂是有机硅工业四大下游分支之一,国内主要生产类型为醋酸型、酮肟型、丙酮型、酰胺型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玻璃纤维表面处理、无机填料填充塑料、密封剂、粘接剂、涂料的增粘剂、轮胎和橡胶工业、电子元件等。硅烷偶联剂生产工艺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由于间接法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有毒有害气体,故多采用直接法。其生产主要原料为硅粉和氯甲烷。
2015年9月由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发布,《关于印发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5年版)的通知》,将“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生产技术”列为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
2017年12月由发改委发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开展市场潜力大、附加价值高的重点新材料关键技术产业化,其中包括高性能硅树脂及单体,液体硅橡胶、苯基硅橡胶等特种硅橡胶,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等。
2019年12月由工信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将“有机硅无溶剂浸渍树脂、防雾车灯用有机硅密封胶、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调理剂”列为先进基础材料。将“3D打印有机硅材料”列为前沿新材料。
和仕咨询集团数据显示,从产能来看,2018年中国硅烷偶联剂产能为21.3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59.3万吨,两年间增长了176%,2019年中国硅烷偶联剂产能占全球产能的69.4%,位居全球首位。2021年中国硅烷偶联剂产量达到了21.6万吨,同比增长16.7%。
和仕咨询集团数据显示,从市场来看,2019年中国硅烷偶联剂行业市场规模为24.59亿元人民币,2023年增长至29.83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中国硅烷偶联剂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4.77亿元人民币。
随着全球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接近97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3.9%。中国市场在全球硅烷偶联剂产能中占据主导地位,产能和产量均不断上升,2021年产量达到了21.6万吨,同比增长16.7%。硅烷偶联剂在光伏、玻璃纤维、橡胶、塑料、铸造、高级油漆、石材等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均在不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