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绿色环保 >> 城镇化率上升、污水处理量扩大推动智能检测膜水厂的需求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整理 作者:和仕咨询整理 阅读量:5 发布时间:2025-04-28
2006年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出台,标准里明确规定“两虫”(甲第鞭毛虫、隐孢子虫)这两种高致病微生物,必须进行检测且保证其不能存在。按照2016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供水企业189911家年供水量6103亿吨,食品行业48192家,酒、饮料行业38106家,制药行业企业18856家,工业领域采油479家,热电、热力企业45517家。按照国外经验,一个日供水量10万吨的水厂应用13台颗粒物计数仪计算,供水行业总需求颗粒物计数仪不低于30万台台,其他行业领域需求大于10万台。按照现行市价,市场需求颗粒物计数仪的产值不小于200亿元。在线“两虫”检测系统的需求20万套,市场价值不小于200亿元,每年在线“两虫”检测需求的生物试剂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和税收的提高。
2021年6月颁布《“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旨在缓解我国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设施运行维护水平。该规划对膜产业的启示是,由于水资源短缺及水处理标准的提高将推动污水处理产业的升级,膜工艺在污水资源化市场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023年2月2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旨在推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涉及到智能检测技术在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2023年12月12日《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科技支撑,开展污水处理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高性能膜材料、智能监测与优化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与污水处理工艺融合发展。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由2017年的58.52%上升至2023年的66.16%。随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上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生产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大,带动水处理膜市场需求上升。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和县城供水总量持续上升,2022年分别达到6744063万平方米和1261941.93万平方米。
和仕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污水处理量为6118956.00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比增长9.80%;2022年我国污水处理量为6258000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比增长2.27%。
2022年我国膜法水处理市场规模达2364.6亿元,膜材料市场规模占膜法水处理市场规模的比重达15%。2022年我国工业用水、工业废水领域膜法水处理规模占比为75.00%;市政污水领域占比为12.90%;城镇饮用水、海水淡化等领域占比为12.10%。
预计在多重因素推动下,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上升、污水处理量扩大、海水淡化工程增长及政策助力,市场需求向好,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发展趋势表现为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降低、智能化水平提升、国产化替代增强以及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特别是在市政供水提标、零排放、物料浓缩分离等细分市场需求日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