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能源电力 >> 新型储能中,压缩空气储能已经入商业化阶段

新型储能中,压缩空气储能已经入商业化阶段

文章来源:和仕咨询整理 作者:和仕咨询整理 阅读量:4 发布时间:2025-04-20


2021年7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

2022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推动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

2022年8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压缩空气储能装备的研制。

和仕咨询集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投运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总数达到7个,累计装机容量约182.5兆瓦。预计到2027年,中国投运的压缩空气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5.8GW/23.2GWh。2021年中国压缩空气储能市场规模达到12.8亿元人民币,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18.43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达到128.93亿元人民币。

电网公司利用压缩空气储能进行电网负荷管理,实现削峰填谷,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和仕咨询集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达到5667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为61.4%,比2022年提升0.6个百分点。各电力交易平台累计注册市场主体74.3万家,同比增长23.9%。截至2023年底,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内蒙古电力三家电网企业资产总额合计6.56万亿元,同比增长6.5%。

随着技术进步、成本降低以及国家对储能领域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预计到2027年全球投运的压缩空气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10.6GW/44.4GWh,中国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人民币。

未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将在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护成本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推动其成本接近甚至超越抽水蓄能的水平。产业链将更加注重上下游协同整合,形成完整产业生态,技术应用将从电网调峰调频逐步拓展到分布式能源系统、工业储能等多个领域,实现市场多元化发展。

Online consultation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010-672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