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在国际上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深圳努力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深圳目前形成了“四大支柱产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的产业结构。未来,深圳的产业结构将更多样化,在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共同发展下稳步发展。
2020年,深圳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621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金融业增加值4189.63亿元,同比增长9.1%,占GDP比重为15.1%;其金融业税收为1472.7亿元,占全市总税收的2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747亿元,增长66.7%;物流业增加值2766.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
2020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272.72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7.1%。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4893.45亿元、增长2.6%,绿色低碳产业1227.04亿元、增长6.2%,生物医药产业408.25亿元、增长24.4%。
专利申请与授权量是体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2020年,深圳市知识产权产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数量和质量均大幅提升。2020年,深圳专利申请量达310206件,同比增长18.6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9869件,同比增长8.47%。国内专利授权222412件,同比增长33.49%,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1138件,同比增长19.53%。
强化人才支撑、大力构筑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是深圳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呈现井喷式增长。截止2020年年底,深圳全市高层次人才超1.9万名,留学回国人员近17万名,成为经济特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深圳市金融界积极探索金融创新,助力企业发展。2020年,深圳创投机构实现投资金额和项目数量双增长,全年投资金额692亿元,项目数量1250个,同比分别增长39%和26%,领先全国。截至2020年年底,辖区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4493家,备案基金数量1.51万只,均位居全国第二,管理基金规模1.9万亿元,均位居全国第三。
2022年1季度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064.61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76亿元,同比下降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374.57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84.28亿元,同比增长1.9%。
2021年6月9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发布,深圳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及定量指标出炉。《规划纲要》提出的深圳“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规划纲要》还提出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22项定量指标。与“十三五”指标体系相比,创新驱动方面,首次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纳入指标。2021年12月17日,深圳发布《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到2025年达到500亿元、2035年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2022年5月26日,微信公众号“深圳发布”发布《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涉及汽车、消费电子、家电、户外文旅体等方面,并且加大“有奖发票”活动力度。
和仕咨询发布的《中国标杆城市系列研究报告——深圳市》共七章。围绕深圳基础设施、产业、创新、人才、金融及企业发展几大方面对深圳市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介绍了深圳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状况,然后对深圳市“四大支柱产业”、“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五大未来产业”进行详细分析,再对深圳市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状况和金融创新发展进行分析,接着对深圳重点政策规划进行解读,最后,对深圳几大龙头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