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的政策性基金,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都属于引导基金。这类基金不完全由政府出资,通常会吸收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及民间资本等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利用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引导资本投资方向,以达到招商引资、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等目的。
根据清科创业旗下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共累计设立1,988支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约12.45万亿元人民币,认缴规模(或首期规模)约6.16万亿元人民币。整体来看,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在历经2015年和2016年的高速增长后设立步伐有所放缓,逐步进入存量优化精耕细作阶段。2021年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115支,同比上升2.7%,目标规模约6613.62亿人民币,同比上升7.0%;已认缴规模约3831.9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1.0%。2021年政府引导基金保持平稳设立节奏,百亿以上规模的引导基金设立数量有所增加。
在早期我国政府引导基金主要着眼于创业投资企业,随着不断发展聚焦领域开始扩大,根据《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基金应主要投资于非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生态环境、区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创业创新七大领域,除了明确规定的资金投向,引导基金还设定了负面清单。另外,不同地区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投资方向也略有不同侧重。
2020年2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政府投资基金管理 提高财政出资效益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健全政府投资基金退出机制,设立基金要规定存续期限和提前终止条款,设置明确的量化指标。基金投资项目偏离目标领域,财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及时纠正。如果问题严重,报经本级政府批准后,可中止财政出资或收回资金。2021年以来,多地陆续推进引导基金绩效考核的完善工作,许多新设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都在强调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例如,2022年3月4日,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公示了对引导基金参股的市场化子基金进行2020年度运营情况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这是其规范化管理的体现,有利于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及放大作用,完善引导基金相关激励与约束机制。
政府引导基金以往更多的是作为财政的一种补给方式,随着基金规模的增长和参与度加深,以及行业人才发展等因素支持,未来可能的趋势是从财政补给手段变成区域产业的主要发展手段,也是未来产业政策落实的有力工具。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政府引导基金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政府引导基金的定义及发展原因等,接着对产业投资基金中的政府定位做了解读,然后分析了国际国内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对政府引导基金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具体介绍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PPP引导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以及政府引导基金重点投资行业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情况。最后报告对典型政府引导基金案例做了分析,并给出了风险提示及前景趋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