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是指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总部或分支机构入驻,发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形成总部在中心区域、生产加工基地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统称。总部经济是国际化、信息化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这种经济形态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一种主要经济形态,也是我国很多城市转型发展的一种具有方向性的新趋势。总部经济通过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环节的空间分离,优化了城市资源的配置,提高了资源的效能,产生出新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总部经济,能够更大限度地释放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增强整体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京、沪、粤为龙头的“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吸引地区总部的态势。2021年世界500强中,中国大陆(含总部设在香港的中资公司)上榜公司数量为143家,比美国多21家,继续扩大了领先态势。截至2021年11月,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达827家,外资研发中心540家。这个数量遥遥领先于北京及全国其他的任何一个城市。
目前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看,二线城市发展总部经济迎来契机。一方面国内不少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日益缩小;另外一方面二线城市本土企业快速崛起,这些公司的总部功能慢慢从原来生产厂家的产区中分离出来。
对于二线城市而言,发展总部经济的关键在于错位发展。即使谋求行政总部、管理中心不现实,但可以谋求功能性总部。比如不少大型公司,即使行政总部在北京、上海,也会考虑将研发总部放在高校资源集中的武汉、西安等城市。另外,随着地区经济发展,不少大型公司会设立西北总部、东南总部等区域性总部。
未来几年,我国尽管会适当放缓经济增速,但仍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会越来越大,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将随之不断提升,将会有更多中国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国门,将生产制造环节向海外国家和地区布局,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和在全球范围的总部经济收益。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总部经济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共十六章。首先介绍了总部经济的概念及发展条件等,接着分析了国际总部经济发展情况,然后对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的环境及影响进行了介绍。随后,报告分析了中国总部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北上广深等重点区域总部经济的发展,并对中国总部经济园区的发展建设及典型园区做了具体细致的分析,最后介绍了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及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