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为民航业带来了深刻影响。疫情推动航空出行全流程无接触化技术和模式发展,民航运营模式、服务方式都会在后疫情时代得到迅速发展,对航空公司自身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能够更快拥抱新技术、新模式的航司将在未来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2021年,民用航空全行业实现了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20+16”个月、9876万小时,空防安全235个月的新纪录;优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的运输生产组织,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857亿吨公里、4.4亿人次、732万吨,同比提高7.3、5.5和8.2个百分点;全年完成投资1150亿元,同比增长6.4%,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民航“三中心”正式投运,成都天府、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全国颁证运输机场达248个。2021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港澳台地区数据另行统计)共有248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运输机场248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区)244个。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38个月、突破1亿小时,安全运送旅客51.1亿人次。
2021年6月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与科学技术部在京签署《中国新一代智慧民航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民航局与科技部将围绕智慧民航建设,瞄准制约民航发展的关键短板,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加大民航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落实民航安全、适航审定、空事系统、智慧机场、智慧空管、智慧航空器运行与运输服务、民航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共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形成国际一流的民航科技创新能力,为建成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力强的民航强国提供强大科技支撑。2022年1月7日,中国民航局发布《“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确定“十四五”期间民航的六大发展目标,提出建设六大体系、实施六大工程。预计到2025年,中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比“十三五”末期增加30个以上。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175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9.3亿人次。2022年7月,交通运输部制定公布了《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管理规定〉的决定》,表示随着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标准的修订更新以及民航安全信息管理的发展,《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6年第8号)中的部分条款已不能更好地支持民航安全信息管理工作,需要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并根据新的《行政处罚法》对相关条款作出修改完善。
和仕咨询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业“十四五”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依托庞大的调研体系,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通过对民用航空业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发展趋势及前景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深入挖掘民用航空业相对成熟的确定型投资机会、挑战机遇并存的风险型投资机会和仍在探索中的未来型投资机会,并对民用航空业的投资风险做出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