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分离技术广泛应用在电力、纺织、化工、电子、冶金、石油、食品、饮用水净化、工业水处理、生物制药、发酵等各个领域。膜工业产业链上游包括膜材料制造和膜组件制作;中游包括工程建设;下游包括水处理设施运营维护。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膜产业逐渐走向成熟。据中国膜工业协会(MIAC)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膜产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速在15%左右;2019年,中国膜产业总产值已达2773亿元,同比增长13.7%,较“十二五”期末翻了一番。2019年,全国膜产业企业数量也在2002家左右,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和广东六大区域。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两个重大环境问题。作为一种新兴高效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利用特殊材料的膜,外加动力,可以分离水中的小分子、固体颗粒等物质。这种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等功能,而且高效、节能、环保,能实现分子级过滤,过滤过程简单、易操作、能耗低、效率高。
膜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得以迅速发展,展望“十四五”,由于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膜产业仍然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2021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问题。《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和仕咨询发布的《2022-2026年中国膜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膜及其重点分类产品的基本情况等,接着分析了中国膜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并对膜产业的发展进行具体阐述。然后,报告分别对水处理膜、锂电池隔膜、陶瓷膜以及石墨烯薄膜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接下来,报告分析了膜法处理工程案例并对国内重点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了分析。最后,报告对中国膜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预测。